朱艳桐《酒泉马氏与五凉王国》
作者简介
朱艳桐,1987年生,辽宁大连人,兰州大学学士、硕士、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现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敦煌吐鲁番学、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敦煌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摘要]《西凉建初四年(408)秀才对策文》记载的马骘与《辛祥墓志》、《辛穆墓志》中辛绍先妻父马骘为同一人。其于408年参加西凉秀才策问,举主为凉州府。酒泉马氏在当地较有势力,西晋时期已自称“酒泉马氏”;前凉时期涌现了三位马姓酒泉太守;西凉时期,酒泉马氏与敦煌、西平大族同为五凉秀孝,并与陇西辛氏联姻,可谓已跻身河西大族之列。
[关键词]马骘;酒泉马氏;五凉;《西凉建初四年秀才对策文》;辛氏墓志
1975年哈拉和卓91号墓出土《西凉建初四年(408)秀才对策文》(75TKM91:11,下文简称“《秀才对策文》”),其中记载了三位应试秀才——□谘、马骘、张弘。[1]《吐鲁番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推测张弘与《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附子士业传》中的张弘为同一人。[2]陆庆夫、李步嘉在研究《秀才对策文》时均赞同《发掘简报》的观点。[3][4]陆庆夫进一步说张弘出自敦煌张氏,“是敦煌地方上极有势力的人物。”但“马骘”因资料缺少,无法展开讨论,陆氏仅说“似也出自河西望族马氏”。大西康裕、關尾史郎赞同陆氏观点,认为马骘的马氏与张弘的张氏出自凉州名族。[5]
1975年太原南郊出土《辛祥墓志》一方,记载辛祥祖父、祖亲:
祖父绍先,下邳太守,赠使持节、冠军将军、并州刺史、晋阳惠侯。祖亲酒泉马氏,父骘,西海太守。[6][7]
2006年冬,洛阳市出土《辛穆墓志》一方,对墓主辛穆父、母的记载为:
君父绍先,持节冠军将军、并州刺史、晋阳惠侯。君母酒泉马氏,父骘,西海太守。[8][9][10]
两方辛氏墓志均记载了辛绍先的妻父马骘,其与《秀才对策文》西凉秀才同名,二者是否为同一人有待进一步考证。墓志揭示出“酒泉马氏”这一河西氏族。河西马氏情况复杂,部分学者认为出自敦煌,马雍认为马氏为高昌大姓,其原籍出自敦煌。[11]王素认为马姓原出扶风,“在河西基本上都只有敦煌一个郡望。”[12]张澍辑《续敦煌实录》收录了马鲂、马岌二人,李鼎文整理时以“籍贯不详”,非敦煌籍为由删去了。[13]洪涛指出前凉笼络的大族包括酒泉马氏,[14]但未给出根据,不知酒泉马氏所指何人。2017年凌文涛行文论述《秀才对策文》与西凉立国之策的关系,马骘的策文作答立场倾向李暠之妻尹氏从而揭示出马骘与尹氏的关系非同寻常,尹氏初适扶风马元正,推测马骘可能是马元正家族成员,出自扶风马氏。[15]辛氏墓志中“酒泉马氏”的记载无疑增加了马氏的河西郡望,也揭开了酒泉大族与五凉政治的面纱。
一、《秀才对策文》与辛氏墓志中“马骘”为同一人
为了判断二“马骘”是同一人还是同名巧合,下文将从二人的主要活动年代、姻亲与西凉政权的关系等方面辨析。
《秀才对策文》时间是西凉建初四年,即公元408年,与马骘同时参加策问的张弘在420年曾招李恂入主敦煌,422年投降北凉。[16][17]大致马骘的主要活动时代也在此期间。辛氏墓志记载马骘之外孙辛穆卒于北魏孝昌三年(527),春秋七十七,则生于451年,我们假定马骘秀才对策时20岁,451年时63岁,其时有外孙辛穆,亦合情理。
《秀才对策文》对三位秀才身份的记载为□谘、凉州秀才粪土臣马骘、护羌校尉秀才粪土臣张弘,由于□谘的记载太少,暂不讨论。马骘是凉州推举的秀才,“凉州”是凉州牧或凉州府的省略,西凉的凉州牧由最高统治者兼任,秀才本是由公卿刺史州牧向皇帝举荐,凉王李暠自署为凉州牧,就成了自己推荐又自己录用,是除授而非选举,因此仅写“凉州”而不出现具体举主官职。张弘的举主是护羌校尉李歆,[18]张弘后任西凉广武将军。(《宋书•大且渠蒙逊传》载:“恂武卫将军宋承、广武将军张弘举城降,恂自杀,李氏由是遂亡。”(《宋书》卷98《氐胡·大且渠蒙逊传》,第2414页)此事亦见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记载稍有不同,“左长史宋承义、武卫将军张弘等开门降逊,恂自杀。”)马骘秀才策问的实际举主就是西凉最高统治者李暠(或由其政治团队代劳),其与西凉政治关系匪浅,很可能如张弘一样出仕西凉。
再观墓志所载之辛氏,辛绍先在《魏书》中有传,记载:
辛绍先,陇西狄道人。五世祖怡。晋幽州刺史。父渊,私署凉王李暠骁骑将军。暠子歆亦厚遇之。歆与沮渠蒙逊战于蓼泉,军败失马,渊以所乘马援歆,而身死于难,以义烈见称西土。[19]
辛绍先父亲辛渊死于西凉、北凉之战,于西凉立下战功。《晋书》记载“玄盛前妻,同郡辛纳女,贞顺有妇仪,先卒,玄盛亲为之诔。”[20]李暠前妻即陇西辛氏女。辛氏不仅为李氏姻亲,亦忠心于西凉政权。按《辛穆墓志》,辛穆娶妻天水尹氏,说明辛氏的通婚对象还有与西凉关系紧密的天水尹氏。西凉王国初创时期得到天水大族尹氏的支持,“玄盛之创业也,谟谋经略多所毗赞,故西州谚曰:‘李、尹王敦煌’”。[21]天水尹氏为李玄盛继妻,李歆之母。辛绍先孙辛祥墓志虽记载其妻为太原王氏,但辛祥墓是夫妻合葬墓,出土的女性墓志题为“魏故义阳太守辛君命妇墓志铭陇西李氏”,即辛祥有另一妻命妇陇西李氏。《墓志》载:“夫人讳庆容,秦州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也,凉武昭王之玄孙,仪同宣公之孙,秦州使君襄武惠侯之元女。”(代尊德《太原北魏辛祥墓》,《考古学集刊》第1集,第197-220页。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四册,北京:线装书局,2009年,第151页。墓志研究成果见罗新《跋北魏辛凤麟妻胡显明、辛祥及妻李庆容墓志》,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纪念西安碑林九百二十周年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255-261页)辛绍先一族东迁入魏之后两代,仍与西凉王室后裔联姻。辛绍先父辛渊忠于西凉王国,为之战死,辛氏族人先后与西凉王室以及支持西凉的天水尹氏联姻,由此观之辛氏与西凉渊源甚深,与辛绍先婚配的酒泉马氏很可能就是出身西凉秀才的马骘之女。
二、西晋时期酒泉马氏的出现
从出土简牍来看,马氏早已生活在河西地区。敦煌汉简中记载了“门下史马刚”,[22]“玉门大煎都万世侯长马阳”,[24]楼兰简纸记载了主簿马评(L.A.Ⅱ.ⅱ—孔纸6.1),马念(L.A.Ⅱ.ⅱ—孔纸13.2),先后任从掾位、领主簿、主簿的马厉。(侯灿、杨代欣编著《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59、177页,有关马评的文书记载与研究情况参见第179页注释。关于马厉的简纸文书共见10件,详细情况见135页注释)一些马姓人物因当兵来到河西,比如“临泽隧卒河东襄陵平望里马长居”,[25]原籍河东,因兵役来到河西。汉晋时期,有很多马姓人物因做官进出凉州:两汉之交马援避地凉州;[26]东汉时有护羌校尉、征西将军马贤;[27](《晋书》卷86《张轨传》记载汉末有金城郡人“冯忠”(第2222页),《太平御览》卷375《人事部·血》引用《晋书》记为“冯忠”(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732页)。《十六国春秋》卷70《前凉·张轨》记载为“马忠”(崔鸿撰,屠乔孙、项琳辑本,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3册史部载记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888页)汉桓帝时有敦煌太守马达;(“敦煌太守马达”见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曰:“《车师传》作‘司马达’。”《资治通鉴》卷53“汉桓帝元嘉二年(152)正月”条,第1727页)东汉末年马腾、马超父子威震凉州。[28]西晋时有武威太守马隆。[29]《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碑》(下文简称“《临辟雍碑》”)记载了西平马菅、马达,敦煌马训、马斌,金城马林。[30][31]说明西平、敦煌、金城均有马氏。
楼兰简纸L.A.Ⅱ.xi.01—马纸179记载:
马酒泉寄貂皮□
庞少骞皂九匹
□张 掖□□□[31]
L.A.Ⅱ.ⅱ—孔纸30.1文书记载“华督欲得书与韦效谷”,整理者认为“韦效谷”姓韦,又为效谷令。[32]尚无法断定“马酒泉”是否如“韦效谷”一般揭示了马姓与酒泉的某种联系。(L.A.Ⅵ.ⅱ(0229)—沙纸914记载了“贾敦煌钱二万”(《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第445页),也许这仅是一种起名方式)
确切记载酒泉马氏的史料可追溯到《晋护羌校尉彭祈碑》,碑末记载:
故孝廉、参护羌军事酒泉马朔,故吏郎中綦毋番,主簿郭晓,良吏夏侯俊等,追思洪烈,感想哀嗟,乃刊石勒铭焉。[33]
西晋时马朔已自称为酒泉人,说明马氏在酒泉地区已久。其他人均未记载籍贯或郡望,可能与官职身份有关,亦可能出于对酒泉马氏身份的推崇。马朔举孝廉,任参护羌军事,可能马氏在酒泉地区已有势力。
三、前凉时期的马氏与酒泉
五凉时期更是有大量马氏人物出仕,陆庆夫曾整理出马鲂、马谟、马岌、昭仪马氏、马基、马芮、马达、马权等八位马姓人物,笔者在其基础上有所增补,见下表:
表一:五凉时期马氏人物表
时代 | 人物 | 主要经历 | 出处 |
前凉 | 马鲂 | 张轨、张茂时期任太府主簿 | 《晋书·张轨传》、《张茂传》 |
马模(谟) | 张骏时期任右长史 | 《晋书·张骏传》、《资治通鉴》卷93 | |
马模(汉) | 酒泉太守 | S.1889《敦煌氾氏家传并序》、《太平御览》卷428《人事部·正直下》 | |
马诜 | 张骏时长史、别驾 | 《晋书·石勒载记下》、《石季龙载记上》 | |
马岌 | 张茂时期任参军、张骏时期任酒泉太守、张重华时期任左长史、张祚时期为尚书 | 《晋书·张茂传》、《张骏传》、《张祚传》、《十六国春秋·前凉录四·张重华》 | |
马氏 | 张骏昭仪马氏,张重华继位后尊马氏为王太后,马氏又废重华立张祚,后又废张祚立张玄靓 | 《晋书·张重华传》、《张耀灵传》《张祚传》《张玄靓传》 | |
马基 | 张玄靓时期酒泉太守 | 《晋书·张玄靓传》 | |
马芮 | 张天锡时期中坚将军,后为左长史 | 《晋书·张天锡传》、《太平御览》卷124《偏霸·张天锡》 | |
马达 | 张天锡时期龙骧将军 | 《晋书·张天锡传》 | |
马亦 | 张天锡时期会水令 | 《出三藏记集·首楞严经后记》 | |
后凉 | 马邃 | 吕光时期中田护军 | 《晋书·吕光载记》 |
南凉 | 马辅 | 秃发傉檀时期“中州之令族” | 《晋书·秃发傉檀载记》 |
北凉 | 马权 | 段业时期门下侍郎、张掖太守 | 《晋书·沮渠蒙逊载记》 |
马德惠 | 立塔发愿 | 北凉马德惠塔 | |
西凉 | 马元正 | 李暠妻尹氏先适扶风马元正 | 《晋书·列女·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传》 |
马骘 | 李暠时期秀才 | 《秀才对策文》 |
五凉时期马氏情况复杂,胡汉之族均有,其中汉族马姓还有扶风迁居者。《十六国春秋·北凉录四》记载:“马权,卢水胡人。”[34]不排除五凉时期活动的马氏中有胡人。(笔者推测后凉中田护军马邃亦可能是卢水胡人,将另撰文讨论)马辅被称作“中州之令族”,当是扶风马氏。李暠妻尹氏亦先适扶风马氏。
值得注意的是前凉时期有三位马姓人物担任酒泉太守。《十六国春秋·前凉录》:
氾祎字休臧,敦煌人,为福禄令,刚直不事上府。酒泉太守马汉遣督邮张休祖劾祎。[35]
此记载又见S.1889《敦煌氾氏家传并序》(下文简称《氾氏家传》)记载:
酒泉太守马模遣督邮张休祖劾祎。[36]
《十六国春秋》、《氾氏家传》分别记载酒泉太守名“马汉”、“马模”,可能“汉”、“模”二字形近而混。“马模”与张骏时期右长史同名,尚无法判断二人关系。下文以《氾氏家传》为准,称此酒泉太守为“马模”。
马岌见于《晋书·张骏传》、《宋纤传》:
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骏从之。[37]
酒泉太守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仪,鸣铙鼓,造焉。纤高楼重阁,距而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38]
马岌在张茂时期任参军、张骏时期任酒泉太守、张重华时期任左长史、张祚篡继后为尚书,总揽朝政大权。在太守任上于酒泉南山建西王母祠,探访隐居南山的名士宋纤,推动了酒泉的文化发展。
《晋书·张玄靓传》记载另一位酒泉太守马基,其应西平田旋之邀参与到西平卫、郭、田与前凉实际掌权者张瓘的角斗中,失败被杀。[39]五凉时期以当地大族为一方郡守的情况比较多见,前凉涌现三位马氏酒泉太守,虽未记载籍贯郡望,但最有可能出自酒泉本地。如果判断不误,马基一事可能是西平大族联合酒泉大族针对安定张氏的一次反叛活动。
张骏昭仪马氏是张重华生母,张耀灵之废、张祚代立、张玄靓嗣位,可以说前凉几代国主的废立均与马氏脱不开关系。後藤勝《河西王国の性格について》一文中提到马氏出身不明,[40]笔者怀疑其可能出自酒泉马氏。《临辟雍碑》虽然记载了多地马氏,但西平、金城马氏尚未见到更多史料。敦煌地区的马氏由来已久,但正如王素所说直到唐代才正式出现马姓敦煌郡望。[41]可以说五凉时期,西平、金城、敦煌马氏均声名不显,很难称为大族。
冯培红曾考订前凉安定张氏的婚姻关系,张氏的联姻对象有陇西辛氏、武威贾氏、鄯善妹好以及张氏之婿丹阳唐熙、敦煌宋澄,“其他诸姓则难以遽断,但显然大多与敦煌无关。”“敦煌大族虽与前凉王国关系密切,但却与前凉安定张氏极少联姻,宋澄仅为孤例,甚至可以说是宋氏专权时的一个特例。”[42]从前凉的联姻惯例看,张骏昭仪马氏可能亦非出自敦煌,而是源于酒泉。
值得关注的是马岌职官升迁与昭仪马氏地位变动间的关系。(《晋书》卷86《张轨附张茂传》记载:“参军马岌劝茂亲征,长史氾祎怒曰:‘亡国之人复欲干乱大事,宜斩岌以安百姓。’”(第2231页)“亡国之人”颇不好理解,马岌可能曾出仕其他政权;或理解为刘曜来攻,马岌劝张茂亲征的做法会使前凉面临亡国之祸)马氏为张骏昭仪,马岌由参军调任酒泉太守,驻守一方;张重华即位,马氏被封为王太后,马岌出任左长史,任前凉府官体系首脑;张祚谋位,“祚先烝重华母马氏”,马氏遂废耀灵为凉宁侯改立祚,可以说马氏与张祚结成联盟。马岌在张祚时期进为尚书,成为张祚王朝的肱骨之臣,其因“切谏”免官,后桓温入关“即召马岌复位而与之谋。”[43]张玄靓时期,张邕功大,“又通马氏,树党专权,”[44]马氏可能希望借张邕再次扩大本族势力,但张邕失败至此事未果。前凉张氏几次废立均借助马氏之力,其势不可谓不大。马岌与昭仪马氏政治利益相关,具在张重华、张祚时期权力得到上升,可能同出一族。
《出三藏记集·首楞严经后记》记载张天锡在姑臧与月氏支施仑、龟兹世子帛延译经,
受者常侍西海赵㴋、会水令马亦,内侍来恭政,此三人皆是俊德,有心道德。[45]
会水,按《汉书》记载为酒泉九县之一。[46]《十六国疆域志》以之为前凉酒泉郡下一县。[47]马亦亦有出自酒泉马氏的可能性。
前凉时期马氏入仕者众多,其中马模、马岌、马基均出任酒泉太守,马亦
为酒泉郡会水县令,此四人均有酒泉马氏的嫌疑。《太平寰宇记》卷152记载肃州人物:“马访,酒泉人。为右将军。祈嘉,字孔宾,酒泉人。夜忽闻窗中有声呼云:‘祈孔宾,隐去来’。”[48]虽然此材料晚出,但所述酒泉马氏人物当有所依据,亦可说明马氏与酒泉的关系。(笔者尚未找到任职右将军的马访。访、鲂二字字形相近,也许酒泉马访就是前凉时期的马鲂)
四、西凉、北凉与酒泉马氏
马骘出现在《秀才对策文》中,其身份是西凉秀才。五凉时期的秀孝制度阎步克已做过研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254-25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6-227页。其中,《秀才对策文》三位秀才和《高昌郡功曹下田地县符为以孙孜补孝廉事》孝廉孙孜是2009年再版时增补的)笔者在其基础上增补《史通》中的索绥,S.1889《敦煌氾氏家传并序》的氾洊、氾曼,73TAM113:35《某氏族残谱》中的麹歆、麹艺,66TAM50:36《某氏族谱》中的张部代,(73TAM113:35《某氏族残谱》与66TAM50:36《某氏族谱》均未记载谱主姓氏。王素曾有精辟论述,将二件族谱分别定为麹氏、张氏族谱。麹艺察孝廉的时间不好判断,“则谱主艺察孝,仕至西郡太守,应在西凉后期及北凉统一凉州西部时。”见王素《吐鲁番出土<某氏残族谱>初探》,此文经关尾史郎翻译,连载于《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会会报》1992年1月第72号及1992年2月第73号,中文版刊登于《新疆文物》1992年第1期;王素《吐鲁番出土<某氏族谱>新探》,《敦煌研究》1993年第1期)制作成《五凉时期秀才、孝廉表》。
表二:五凉时期秀才、孝廉表
时代 | 人物 | 身份 | 郡望 | 出处 |
前凉 | 范绩 | 秀才 | ? | 《十六国春秋·前凉录》(《太平御览》卷513) |
索苞 | 孝廉 | 敦煌索氏 | 《敦煌实录》(《太平御览》卷437) | |
索绥 | 秀才 | 敦煌索氏 | 《史通通释·外篇》卷12《古今正史》[] | |
氾洊 | 孝廉 | 敦煌氾氏 | 《氾氏家传》 | |
氾曼 | 秀才 | 敦煌氾氏 | 《氾氏家传》 | |
后凉 | 宋繇 | 秀才 | 敦煌宋氏 | 《魏书·宋繇传》 |
麹歆 | 孝廉 | 西平麹氏 | 73TAM113:35《某氏族残谱》 | |
西凉 | 张弘 | 秀才 | 敦煌张氏 | 《秀才对策文》 |
马骘 | 秀才 | 酒泉马氏 | 《秀才对策文》 | |
□谘 | 秀才 | ? | 《秀才对策文》 | |
麹艺 | 孝廉 | 西平麹氏 | 73TAM113:35《某氏族残谱》 | |
北凉 | ||||
张璋 | 秀才 | 南阳张氏 | 《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 |
孙孜 | 孝廉 | ? | 75TKM96:31(b)《高昌郡功曹下田地县符为以孙孜补孝廉事》 | |
汉至十六国时期 | 张部代 | 孝廉 | 敦煌张氏 | 66TAM50:33-37《某氏族谱》(此文书还有一处写有“孝廉”,惜文书残损,无法见到姓名) |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范绩、孙孜、□谘三人郡望不明外,其余均属敦煌张氏(张璋攀附南阳张氏)、敦煌索氏、敦煌氾氏、敦煌宋氏、西平麹氏等对五凉影响较大的世家著姓,酒泉马氏可谓已跻身河西望族之中,加之其与陇西辛氏的联姻,更可说明其已成为大族之一。陆庆夫虽未见到辛氏墓志酒泉马氏的记载,但其判断马骘“似也出自河西望族马氏”当不误。
西凉国策的重要转变之一是将都城由敦煌迁至酒泉。冯培红认为迁都体现了李暠对敦煌大族的复杂心态,李暠训诫诸子时提及敦煌郡“五百年乡党婚亲相连,至于公理,时有小小颇回,为当随宜斟酌。”[51]其迁都时亦将前秦时代的中原移民从敦煌迁入酒泉,可以说西凉迁都酒泉疏远了敦煌大族。[52]405年西凉迁至酒泉,408酒泉马骘参加秀才对策,这可能是西凉拉拢酒泉本地氏族之举。凌文涛对比了《秀才对策文》中□谘、马骘对“夫妇之道”问题的策文,认为□谘主张以礼法正夫妇,接近李暠当时儒家的施政理念,“马骘则强调夫人均壹以德配国君,从‘文王之教’(玄学),显然更符合尹氏的政治意图。”[53]如果凌文对马骘政治立场倾向李暠之妻尹氏的推论不误,似乎能说明酒泉马氏与陇西尹氏在李暠时期已经走向了联合。
酒泉文殊山寺院遗址出土的北凉石塔中,其中一件被称为“马德惠塔”,其发愿文为:
承阳二年岁在丙
寅次于鹑火十月五
日,马德惠于酒泉
西城立为父母报恩。(史岩《酒泉文殊山的石窟寺院遗迹》将此件称为“令狐飒□造经塔残石”(《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7期,第56页)。王毅《北凉石塔》对史氏录文做一订正(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资料丛刊》1,北京:文物出版社,1977年,第183页)。此石塔的研究成果参殷光明《北凉石塔研究》,新竹:财团法人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1999年)
马德惠将发愿石塔立于酒泉西城,很可能亦出身于酒泉马氏。
五、结论
《辛祥墓志》与《辛穆墓志》记载的辛绍先妻父马骘与《秀才对策文》中的马骘为同一人,其于408年参加西凉秀才策问,举主为凉州府。马骘后仕官北魏,官至西海太守。考虑到辛绍先的“并州刺史”是赠官,马骘的“西海太守”也有可能是赠官。以出土辛氏墓志为核心,可以勾连出酒泉马氏与陇西辛氏、陇西李氏、天水尹氏的关系网络。
辛氏墓志中“酒泉马氏”的记载揭示了河西马氏的一个重要郡望,可使我们重新考量河西乃至吐鲁番地区的马氏。西晋孝廉、参护羌军事马朔即自称酒泉马氏,至西凉时期酒泉马骘与敦煌张氏、索氏、氾氏、宋氏,西平麹氏同为五凉秀孝,又与陇西辛氏联姻,说明酒泉马氏已跻身河西大族。前凉时期三位酒泉太守马模、马岌、马基及会水令马亦均未见郡望或籍贯的记载,笔者不敢妄下断论,但考虑到五凉时期以地方大族为郡守县令的情况较为常见,推测三人可能出自酒泉马氏,即若不是,亦能说明马氏与酒泉联系紧密。
参考文献
[1] 唐长孺,主编. 吐鲁番出土文书:壹[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56-60.[2] 穆舜英. 吐鲁番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J]. 文物,1978(6).[3] 陆庆夫. 吐鲁番出土西凉《秀才对策文》考略——兼论汉晋隋唐时期策试制度的传承[J].敦煌学辑刊,1989(1).[4] 李步嘉. 一份研究西凉文化的珍贵资料——建初四年秀才对策文书考释[J]. 武汉大学学报,1990(6).[5] 大西康裕,關尾史郎.「西凉建初四年秀才对策文」に関する一考察[J]. 新潟大學東アジア学会,编.東アジア——歷史と文化:第4号,1995:5.[6] 代尊德. 太原北魏辛祥墓[A]. 考古学集刊:第1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97-220.[7] 毛远明,校注.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五册[M]. 北京:线装书局,2009:63-66.[8] 齐渊,编. 洛阳新见墓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9] 齐运通,编. 洛阳新获七朝墓志[M]. 北京:中华书局,2012:24.[10] 何俊芳. 北魏辛穆墓志铭考释[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1).[11] 马雍. 略谈有关高昌史的几件新出土文书[J]. 考古,1972(4).[12] 王素. 吐鲁番出土《某氏族谱》新探[J].敦煌研究,1993(1).[13] 张澍,辑.李鼎文,校点.续敦煌实录·校点说明[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5.[14] 洪涛.五凉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0.[15] 凌文涛.吐鲁番出土《秀才对策文》与西凉立国之策[J].西域研究,2017(2).[16] 房玄龄,等. 晋书:卷87:凉武昭王李玄盛附子士业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74:2270-2271.[17] 沈约. 宋书: 卷98:氐胡·大且渠蒙逊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74:2414.[18] 李步嘉. 一份研究西凉文化的珍贵资料——建初四年秀才对策文书考释[J]. 武汉大学学报,1990(6).[19] 魏收. 魏书:卷45:辛绍先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74:1025.[20] 晋书:卷87:凉武昭王李玄盛传[M]. 2268.[21] 晋书:卷96:列女·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传[M].2526.[22]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汉简[M]. 北京:中华书局,1991:233.[23] 敦煌汉简[M]: 249.[24] 敦煌汉简[M]: 229.[25] 范晔. 后汉书:卷24:马援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65:829.[26] 后汉书:卷5:孝安帝纪[M]:231.[27] 陈寿. 三国志:卷36:马超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64:944-947.[28] 晋书:卷57:马隆传[M]:1555.[29] 顾延龙.《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跋[J].燕京学报,1931(10). [30]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二册:三国晋十六国南朝[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43-44. [31] 侯灿、杨代欣,编著.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M].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319.[32] 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M]:273.[33] 赵明诚. 宋本金石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91:469-470.[34] 崔鸿,撰. 屠乔孙,项琳,辑. 十六国春秋:卷97:北凉录四[M].文渊阁四库全书[M]. 第463册史部载记类.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085.[35]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凉录[M].李昉,等. 太平御览[M]:卷428:人事部·正直下. 北京:中华书局,1960:1969.[36] 唐耕耦,陆宏基,编.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105.[37] 晋书:卷86: 张轨附张骏传[M]:2240.[38] 晋书:卷96:隐逸·宋纤传[M]:2453.[39] 晋书:卷86: 张轨附张玄靓传[M]:2248.[40] 後藤勝.河西王国の性格について[J].歷史教育,1967(第15卷9、10合併号).[41] 王素. 吐鲁番出土《某氏族谱》新探[J]. 敦煌研究,1993(1).[42] 冯培红. 敦煌大族與前涼王國[J]. 內陸アジア言語の研究,2009(ⅩⅩⅣ).[43] 晋书:卷86:张轨附张祚传[M]:2247.[44] 晋书:卷86:张轨附张玄靓传[M]:2249.[45] 释僧佑,撰. 苏晋仁,萧炼子,点校.出三藏记集:卷7:首楞严经后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5:271.[46] 班固.汉书:卷28下: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4:1614.[47] 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7:前凉[M]. 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307.[48] 乐史,撰. 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卷152:陇右道三·肃州[M].北京:中华书局,2007:2945.[49] 刘知几,撰. 浦起龙,释.史通通释:外篇卷12:古今正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59.[50]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四册:北朝[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121.[51] 晋书:卷87:凉武昭王李玄盛传[M]:2262.[52] 冯培红. 敦煌大族与西凉王国的关系新探[A].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十三卷[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55.[53]凌文涛.吐鲁番出土《秀才对策文》与西凉立国之策[J].西域研究,2017(2).文章来源
原刊《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请以原刊为准!编辑中去掉了副标题,原注释放到正文中用括号蓝色标注。关注请长按二维码
微信号:西北学编辑:鸿翾属地:金城投稿邮箱:2441053148@qq.com